中国为什么需要一座世界级农业博物馆

312020-08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灵魂,是国家文明的传承和象征。我国有很多世界级的优秀博物馆,它们或记录无上皇权,或守护文化遗址,或赓续民族血脉,或弘扬传统文化。然而中国绵延不断的五千年文化,并不只是封建帝王,也不只有文物宝藏,我们最广阔最深远的传统文化,发端于“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的农民生活,来源于“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的农家劳作,植根于“又是一年好光景,惊蛰过后见春分”的农事规律,它们正是伟大的中华农耕文化。

事实上,为了收藏民俗、守望民间,促进农业文明在我国大江南北的传播,各地已先后建立了不少与农业农村相关的农耕博物馆,它们在保护农耕文化、传承中华农业文明方面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也正乘着星星之火欲待燎原的态势,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但是只有星星之火还远未足够,我们需要一座世界级的农业博物馆。

农耕文化是中华历史的记忆,我们需要跟上世界的保护技术,促进中华农耕文化活态保存。如今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全面地影响着我们农业生产,许多优质的农耕文化精髓在逐渐减少的村落中慢慢褪去,“秋收、冬藏”的耕作模式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科技的发展离生活渐行渐远。一座农业博物馆的兴建有助于将这些文化静态地留存,但是一座好的世界级农业博物馆,却必当是有助于农耕文化活态地传承。它需要先进的硬件手段支撑观众的观展体验,将文化感和趣味感、娱乐度和科学度充分结合;需要扎实的学术研究支撑博物馆藏品保护,将文物研究、藏品挖掘、策展水平跨越提升;需要广泛的资源办法促进农耕文化“活”起来,把书写在大地上的宝贵资源以各种形式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传承延续。

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石,我们需要领先世界的顶层设计,给祖国下一代讲好中华农耕文化故事。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是伴随着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一路而来的,中华先贤们的智慧和汗水都书写在了农耕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因此,我们不能让孩子失去了对自然界的基本敬畏,丢掉“讲文明、守秩序、重礼仪”的根本遵循,对正在被侵蚀的自然资源无动于衷,对乡土文化和精神价值知之甚少;也不能让孩子在自然规律的探寻中找不到方向,激不起探索农业文明科学之美的兴趣火花。在世界级的农业博物馆中是能看到中华文化的历史演变、脉络发展和贡献成就的,也是能看到历史变迁背后的农耕特点、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它是一幅与历史时代、科学工业、社会人文、哲学生态横纵相连,与文化地域、民族多样、乡土情节阡陌相融的多维立体画面,也只有世界级农业博物馆的建设才能为民族文化传承夯牢基石,成为传承中华农业文明的殿堂。

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基因,我们需要一个面向世界的传播渠道,帮助世界这一代理解好中华文明内涵。中华农耕文化是我国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类型,其“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理念更是体现了深刻的中华文明内涵和中华文化哲理,是中华文化特征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90后女孩李子柒田园耕作视频的火爆,很好地诠释了世界对于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向往,她的视频成为了世界探索古老神秘中华文化的重要渠道。在农耕文化的宁静中,世界更能洞观中华文化的本真,了解最真实最自然的中华文明,了解我们“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价值观。因此,我们需要借助中华农业文化本身强大的生命力,通过世界级规模的农业博物馆,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文化。

农村是农耕文化的土壤,农业博物馆是农耕文化的载体,世界级中国农业博物馆则是中华农耕文明的荟萃和窗口,我们要走进农村,带领农民,引领农业,在这里唱好中华农耕文化的赞歌,讲好中华农耕文化的动人故事。